《一瓣菊的旅行》
作者:孙若溪
——系市法院系统子女
我,是一瓣菊花,自汴梁的花丛中睁眼,乘着绿叶扁舟,在时光长河里不断向前,以一抹菊香,阅尽千年汴梁。
展开剩余65%我于晨钟暮鼓中睁眼,尽享东京繁华。微风拂过汴河,送来阵阵笙歌。少女犹抱琵琶,低吟“霓裳羽衣”;君子把酒论诗,赞颂盛世华美;商人往来穿梭,喧腾市井繁声。我从一盏菊上飘落,俯瞰北宋梦华,耳畔似有虹桥的喟叹:“东京真是富贵迷人眼!”掠过大相国寺时,铜铃声惊飞枝头雀鸟,与武僧的棍风共振。借一缕秋风,我栖在僧人的道袍上,望见不绝香火中,一张张洋溢着笑意的脸庞。此时的汴梁,繁华富丽皆化作张择端笔下的墨色,承载着辉煌,为千年古城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我于断壁残垣中生根,一望满目疮痍。不知又过了多少个春秋,我再次睁眼,等来的却是金人的铁蹄。战火纷飞中,我依稀听见少年将军“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”的嘶喊;又过百年,再次生根,我听见洪水中无数生灵的悲呼;再百年……只剩下繁华不再的落寞。往昔种种像经年旧梦,在残破的汴梁城中支离破碎。我在一次次枯萎中向天地叩问:汴梁,究竟何去何从?
我于人间烟火中蜕变,重塑东京梦华。又是一年秋,我再次绽放,聆听汴梁的心跳。此时的汴梁,早已改名叫开封。随秋风掠过,我惊喜地发现如今的开封虽不如当年繁荣,却别有一番风韵。看!万岁山人潮汹涌,因王婆带动成为热门打卡地;听!夜市吆喝声此起彼伏,锅铲碰撞中绵延着千年未变的美味。当年被洪水吞噬形成的“城摞城”已成为遗址,人们正以科技为刃,探寻开封的历史年轮。当铁花的火星化作璀璨烟花,当曾经的痛楚成了青史上轻描的一笔,当开封人民在沧桑巨变中依旧屹立不倒,一次次重塑脊梁,我便知道,开封已完成华丽涅槃,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东京梦华,为千年前的繁荣画卷添上了最动人的一笔。
夜幕降临,我终于阅尽汴梁,完成了两千年来的愿望。最后,我落入汴河水中,恍惚间,又听见千年前的笙歌繁华。开封,就是这样一次次破碎,又一次次站起的吧!我欣慰地想着。铜铃声再次响起,我知道,又是一年秋了,那镌刻在开封脉络里的菊花,一定又要盛情绽放,不负开封千秋清梦,亦将引领新时代的浪潮。
来源:汴梁晚报股市开杠杆
发布于:北京市